为了探明棚架形黄金梨果实品质与相对光照强度和枝(梢)叶的关系,应用树冠分格方法系统研究了冠层不同部位相对光照强度的变化、枝(梢)叶空间分布特征和果实品质差异及相对光照强度与果实品质和枝(梢)叶关系。结果表明:树冠不同层次相对光照强度从上到下逐渐降低,树冠上部的相对光照强度大于树冠下部,相对光照强度小于30%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树冠下部;枝(梢)垂直方向上分布主要在树冠的1.0 ~2.0 m 冠层内,水平方向分布从树冠内膛到外围差异较小;产量主要分布在光照条件较好的1.0 ~2.0 m冠层内,果实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与相对光照强度呈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相对光照强度呈负相关;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果实品质与相对光照强度、相对光照强度和枝(梢)叶量关系的回归方程,获得了最佳梨果实品质因素的相对光照强度分别是:单果质量的最佳相对光强为42.17%,可溶性固形物为78.98%,硬度为70.12%,可滴定酸为59.97%;获得了整个树冠最低相对光照强度大于42.17%时,每公顷总枝(梢)量约为42.95万条,长枝、中枝、短枝的比例分别为2.61℅:6.59℅:90.8℅。
研究了野生欧李萌动期、开花期和果实发育期各组织器官中不同形态钙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野生欧李对钙的吸收积累与钙的形态密切相关,木质部和花器官、果实、果柄中的钙主要以果胶钙形态为主,韧皮部和新梢中的钙主要以草酸钙形态为主。在年生长发育时期,木质部中各种形态钙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进入果实成熟膨大期含量回升;韧皮部中各种形态钙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进入果实成熟膨大期水溶钙、果胶钙、磷酸钙和草酸钙含量略有回升;花器官和果实中各种形态钙含量变化呈“下降—增加(或下降)—下降”的变化;在果实发育期,新梢中的水溶钙、果胶钙、草酸钙和剩余钙含量明显增加,而果柄中的水溶钙含量增加最为明显。随生长发育进程各组织器官中存在钙形态转化。木质部、韧皮部、花和果实中水溶钙和果胶钙含量的年变化与相应器官中钙总量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
根据植物ACC氧化酶(ACO)家族的氨基酸和核苷酸保守区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3′RACE技术从半红期冬枣果实中分离了两个ACO同源基因片段,随后通过PCR技术进一步获得了两个包含完整开放阅读框(ORF)及3′端非编码区(UTR)序列的ACO基因的cDNA,即ZjACO1和ZjACO2。两个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EU216549和EU216550,其大小分别为1 115 bp和1 105 bp,编码蛋白大小分别为319个和321个氨基酸。ZjACO1和ZjACO2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别为79.4%和84.0%。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这两个基因在冬枣叶片中不表达,而在不同发育阶段果实中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
运用PCR技术对来自中国7省区不同寄主上的黄龙病菌16S rDNA基因区进行了PCR-RFLP-SSCP分析, 采用3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单酶切、双酶切及三酶切反应,对酶切产物进行了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结果表明来自7省区不同寄主上9个黄龙病病菌分离物的16S rDNA无可见变异;同时对9个代表性的分离物16S rDNA进行了克隆测序,序列多重比对结果与PCR-RFLP-SSCP一致,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证明了中国柑橘黄龙病病菌的16S rDNA序列高度保守, 在不同的地域、寄主内没有发现分子变异,为进一步研究柑橘黄龙病菌系统进化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旨在比较果实花青素提取液的提取效果以及花青素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用丙酮-水-甲酸(A)、乙腈-乙酸(B)、乙醇-水-乙酸(C)、甲醇-水-乙酸(D)以及含有盐酸的甲醇(E) 等5种提取液分别提取了草莓和蓝莓果实中的花青素,用比色法和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花青素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提取液中有机溶剂和酸种类的不同,提取效果差异甚大。提取草莓花青素时,以D的提取效果最好,其次是E、C、A,B的提取量最低,还不到D的1/3。提取蓝莓花青素得到的结果与草莓相似。用比色法分析,D、E、C提取液提取的草莓和蓝莓果实的花青素含量明显低于液相色谱分析的结果, 但B提取液比液相色谱结果高2倍以上,A提取液提取蓝莓时比色法与液相色谱法的结果相近,而提取草莓时比色法比液相色谱结果高出约50%。建议花青素的定量方法应尽量使用液相色谱法,对同一种果实,尤其是以低沸点醇类作提取液时可以用比色法。
在常规种植条件下,对蕾期马铃薯进行摘心处理,研究其对块茎发育中激素的影响,从而明确摘心对促进块茎发育的生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摘心相比,摘心处理明显增加了块茎发育中期GA3、IAA和ZT的含量,使JAs含量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并且改变了JAs含量出现高峰的时间。从激素间的平衡关系看,摘心处理提高了块茎发育中期IAA/ABA、IAA/JAs、GA3/ABA、GA3/JAs值,降低块茎发育前期和后期其比值,说明蕾期摘心主要是通过改变块茎发育各时期激素的含量和平衡状态,优化了块茎发育中期的激素水平。
以大白菜温敏雄性不育系TsCMS7311(A)及其保持系7311(B)的小花蕾(长度大约1.5㎜)为材料,活性凝胶电泳分析发现:β-酯酶同功酶与育性转化关系密切,正常不育系比保持系缺少迁移率为0.683、0.718和0.742的3条酶带;随着育性的转化,酶谱接近保持系带型;当育性回复到正常的不育状态时,其同功酶酶谱也随之回复到正常的不育系带型。在低温处理后的不育系TsCMS7311(AT)育性转化期间,回收与雄性育性转化相关的β-酯酶带区,双向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保持系B和转化后的不育系AT的双向电泳图谱相似,第一向IEF电泳中各获得了两条特异谱带,等电点在7.7附近;第二向SDS电泳中各得到了6种β-酯酶多肽,分子量在55~62 kD之间。
以番茄果实为材料,通过RT-PCR扩增出番茄leEIL1基因,并构建了3种表达载体。表达结果比较分析表明,在以pPIC9k为表达载体,KM71毕赤酵母为宿主细胞的真核表达体系中,LeEIL1蛋白质的表达结果明显优于在以pET30a和pET15b为载体,BL21(DE3)plyss大肠杆菌为宿主细胞的原核表达体系中的表达结果。
以双元载体pBINPLUS为基础,在T-DNA侧翼区通过两次特异PCR、酶切和连接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一个无标记载体pBINMF (marker-free vector)。通过酶切后测序分析,这个无标记载体在T-DNA左、右边界之间只有一个多克隆位点 (multiple cloned sites, MCS)。为了验证该载体的遗传稳定性,将gus基因克隆到该载体上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番茄栽培品种Moneymaker,特异PCR扩增目的基因和GUS组织染色结果表明,gus基因已经整合进入番茄基因组并得以表达。该载体为今后直接获得无标记基因、生物安全的转化体,尤其为象马铃薯、木薯等无性繁殖材料的无标记基因转化提供了可靠、有效的工具。
在循环型底面潮水式灌施营养液栽培系统中,对云锦杜鹃3年生实生苗进行了营养液pH4.5,5.5,6.5,7.5和8.5处理。结果表明,以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干、鲜样质量为指标,营养液pH7.5的环境较为适合,而pH8.5处理不适宜云锦杜鹃的营养物质积累,即干、鲜样质量偏低,在其它的低pH处理中该指标均表现为中等水平;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随pH值的升高呈现出较不明显的下降趋势;根系与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没有明显变化,除P之外,所有被测定的矿质营养元素在5个不同的pH处理中均而无明显差异。云锦杜鹃有一定的耐碱性,而且对微量元素没有特别的要求。
为获得具有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菊花,构建了一个双T-DNA超级双元载体pCAMBIA1301-gus,其中一个T-DNA结构域中含有选择标记基因hpt,另一个T-DNA结构域中含有目的基因gus,而且两个T-DNA结构顺序相连,中间没有其他插入序列。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菊花幼嫩茎尖薄层细胞,共获得506个抗性植株,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共转化率为38.4%,对其中17个同时整合了hpt和gus基因的植株自交获得的T1代株系进行检测,发现约有15.8%的T1代植株中不含选择标记基因hpt,结果表明双T-DNA载体系统能有效地用于培育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物。
研究了4种不同脱涩类型柿(Diospyros kaki Thunb)果实和叶片中的可溶性单宁含量、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活性和ADH最适反应温度,以了解ADH在脱涩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完全甜柿和完全甜柿果实发育前期,可溶性单宁含量逐渐降低,ADH活性逐渐增高,到果实基本完成脱涩后,ADH活性又开始降低,在不完全甜柿中变化较大;涩柿和不完全涩柿在果实近熟期,可溶性单宁含量有所下降,但不能完成脱涩,且ADH活性较低。叶片发育过程中,可溶性单宁含量的变化与ADH没有相关性。乙醇脱氢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在25℃左右。ADH与柿果实脱涩有一定关系。
利用荧光标记AFLP技术,采用7对M+3和E+3引物组合对30份板栗和日本栗栽培品种进行了总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共获得962条可统计的条带,其中852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百分率达89%。揭示了板栗丰富的遗传多样性。7组引物在30个品种中检测到数目不等的品种特异带型,对供试板栗品种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7对引物能将30个板栗和日本栗品种完全区分开。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来源地相同的板栗品种资源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
比较了苦瓜53个品种和5个品种不同组织部位(瓜肉、瓜茎、瓜叶和瓜籽)以及4个品种的不同发育时期瓜肉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 53个品种的多糖含量平均为10.00%,变幅为6.85%~13.48%;瓜肉、瓜茎、瓜叶和瓜籽中多糖含量分别为12.21%、1.41%、1.68%和5.42%;4个苦瓜品种授粉后4~24 d,瓜肉的多糖含量随发育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商品成熟期时达到最大。
以木本植物尾巨桉无性系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高温(40℃)和干旱胁迫(停止浇水)对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温和干旱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幼苗受害指数、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均明显降低,干旱胁迫的影响大于高温胁迫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