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jpg|#|苹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2.jpg|#|甘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3.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4.jpg|#|灵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5.jpg|#|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6.jpg|#|黄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7.jpg|#|蝴蝶兰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8.jpg|#|樱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9.jpg|#|观赏荷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0.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1.jpg|#|月季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2.jpg|#|菊花

用户登录

主办单位更多>

协办单位更多>

扫描关注微信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6卷, 第12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果树

    • 套袋对桃果实成熟过程中酚酸类和类黄酮类物质积累的影响
    • 周 君;陈宗玲;张 琼;王红清
    • 园艺学报. 2009, 36(12): 1717-1724.
    • 摘要 ( 1973 ) HTML ( 1793 ) PDF (393KB) ( 1793 )   
    • 以‘晚蜜’桃为试材, 果实于盛花后75 d套袋、盛花后144 d除袋, 以未套袋果作对照, 应用HPLC - MS技术对果皮中酚酸类和类黄酮类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成熟果中分离、检测到了3种酚酸类物质, 8种黄酮醇类物质, 5种黄烷- 3 - 醇类物质和2种花色苷类物质。伴随果实成熟, 酚酸类和黄烷- 3 - 醇类物质的含量逐渐下降; 黄酮醇类物质在果实发育早期含量较高, 而后逐渐降低, 果实着色初期其含量骤然上升, 到成熟后期又急剧下降; 未套袋果在盛花后144 d已有花色苷积累, 套袋果除袋后果皮迅速合成花色苷。成熟期套袋果和未套袋果中的酚酸和黄烷- 3 - 醇类物质的含量没有差异, 但套袋果中花色苷类和黄酮醇类物质的含量显著高于未套袋果, 其中套袋果的花色苷含量为未套袋果的1174倍。试验表明, 酚酸类和黄烷- 3 - 醇类物质对光较敏感, 套袋显著抑制了这两类物质的合成, 但未影响成熟果中的含量, 套袋处理增加了成熟果中花色苷和黄酮醇的积累。桃果皮中的花色苷类物质代谢在果实发育早期向花色苷以外的各分支代谢方向进行, 果实着色初期同时积累黄酮醇和花色苷, 到成熟后期主要为花色苷的合成。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白核’龙眼种子败育不同时期差异蛋白分析
    • 刘浩;;柳燕贞;;王静;;郑少泉;蒋际谋;陈伟;
    • 园艺学报. 2009, 36(12): 1733-1740.
    • 摘要 ( 1938 ) HTML ( 1726 ) PDF (853KB) ( 1726 )   
    • 以‘白核’龙眼种子为试验材料, 比较两种蛋白质的提取方法, 确定了酚抽法提取龙眼种子蛋白。应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 分析了龙眼种子败育4个不同时期的蛋白质组变化, 共发现21个差异蛋白, 其中9个上调表达, 12个下调表达。通过MALD I/TOF /TOF2MS/MS质谱分析和蛋白质数据库检索, 共鉴定出12个差异蛋白, 分别为胞质苹果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RuBisCO大亚基结合蛋白α、β亚基、17 kD HSP、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胞质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半胱氨酸蛋白酶、Desication-related protein以及两个未知蛋白。这些鉴定出的差异蛋白质与能量和物质代谢、分子伴侣功能、自由基清除和抗氧化作用、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可能参与了龙眼种子败育过程。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荔枝果实内切- 1, 4 - β - 葡聚糖酶基因( EG)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 吴富旺;邝健飞;陆旺金;刘洪见;陈建业
    • 园艺学报. 2009, 36(12): 1733-1740.
    • 摘要 ( 1380 ) HTML ( 336 ) PDF (0KB) ( 336 )   
    • 采用RT2PCR和RACE相结合的方法, 从荔枝果实中分离得到两个内切- 1, 4 -β - 葡聚糖酶基因( EG) 全长序列, 分别命名为LcEG1和LcEG2。推导的LcEG1和LcEG2蛋白均含有4个半胱氨酸Cys残基和两个保守的糖基水解酶启动位点。Northern blotting分析表明, LcEG1 mRNA在果皮发育过程中逐渐减弱, 而在果肉发育过程中逐渐增强; LcEG2仅在果肉发育的前期表达, 在果皮中检测不到其表达。LcEG1在荔枝易裂果品种‘糯米糍’果皮和果肉中的表达均明显强于在不易裂果品种‘淮枝’果皮和果肉中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 LcEG1的表达可能参与荔枝果实发育, 并且与裂果密切相关, 而LcEG2可能只参与果肉的早期生长。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阔叶猕猴桃果实GalDH cDNA 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尚增振;王小华;马锋旺;梁 东
    • 园艺学报. 2009, 36(12): 1741-1748.
    • 摘要 ( 1757 ) HTML ( 1219 ) PDF (799KB) ( 1219 )   
    • 以猕猴桃属植物中果实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阔叶猕猴桃(Actinidia latifolia Merr. ) 果实为试
      材, 经RT2PCR扩增获得约110 kb的L - 半乳糖脱氢酶cDNA片段。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该cDNA片段长为997 bp, 最大开放阅读框为960 bp, 可编码319 个氨基酸残基, 命名为A lGalDH, GenBank登录号为EU525846, 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其它植物GalDH核苷酸、氨基酸序列间的同源性分别在76%和70%以上, 且具有醛酮还原酶的保守结构域。构建了其原核表达载体pET-A lGalDH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 经0.1 mmol·L - 1 IPTG诱导, 获得具有较高活性的表达融合蛋白6 ×His-AlGalDH。经Ni-His亲和磁珠分离纯化, 获得单一的融合目的蛋白条带, 测定其酶活为120 pmol·min- 1 ·mg-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蔬菜

    • 钙对淹水胁迫下辣椒幼苗根系生长和呼吸代谢的影响
    • 张恩让;任媛媛;胡华群;刘昱卉;陈珊珊
    • 园艺学报. 2009, 36(12): 1749-1754.
    • 摘要 ( 1807 ) HTML ( 1670 ) PDF (497KB) ( 1670 )   
    • 以‘花溪’辣椒(Capsicum annuum L. ) 为试材, 研究淹水胁迫不同时间( 0、3、6、9、12
      d) , Ca2 +对辣椒幼苗根系生长和呼吸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外源Ca2 +浸种处理对淹水胁迫下幼苗的伤害有显著的缓解效应, 可改善根系的生长状况, 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体积、根尖数和平均直径等都显著高于单纯淹水胁迫; 与单纯淹水胁迫相比, 外源Ca2 +处理能够提高根系活力, 降低根系电解质渗出率, 提高ADH活性, 降低LDH活性, 避免乳酸和乙醛的积累, 同时使根系保持较高的MDH和SDH活性, 进行一定的有氧呼吸代谢。以上结果表明, 外源Ca2 +可通过调节辣椒幼苗根系内呼吸代谢来缓解淹水胁迫对植株的伤害。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黄瓜及其近缘种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及酶响应变化的研究
    • 叶德友;;钱春桃;贾媛媛;张燕霞;陈劲枫
    • 园艺学报. 2009, 36(12): 1755-1760.
    • 摘要 ( 1981 ) HTML ( 1311 ) PDF (414KB) ( 1311 )   
    • 选取6份黄瓜品种和2份近缘种(非洲角和酸黄瓜) 进行了南方根结线虫病抗性鉴定, 2份
      近缘野生种高抗南方根结线虫病, 6份黄瓜品种为感病类型。接种前后根系酶活性与病情指数相关性分析表明,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物酶( POD) 、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活性变化与其病情指数分别呈显著正相关( r = 0.8278*) 、极显著负相关( r = - 0.9679**
      ) 和显著负相关( r = - 0.8499*) 。POD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 抗病材料酸黄瓜较未接种对照增加了3 条酶带(相对迁移率Rf = 0.126, 0.188,0.944) , 而感病材料北京截头只增加了1条弱带(Rf = 0.396) 。SOD、POD及PAL活性水平可作为甜瓜属作物抗根结线虫病鉴定的生化指标及常规抗性鉴定方法的补充。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苦瓜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
    • 张长远;罗剑宁;何晓莉;郑晓明;罗少波
    • 园艺学报. 2009, 36(12): 1761-1766.
    • 摘要 ( 1793 ) HTML ( 1321 ) PDF (273KB) ( 1321 )   
    • 利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模型, 分析了7个苦瓜亲本及其21个F1代在春、秋两个栽培
      季节8个经济性状的数据, 估算了各项遗传方差分量。结果表明, 单株前期产量(单株前产) 、单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肉厚和果形指数等6 个性状主要由加性效应控制, 加性方差的比率分别为45.2%、70.7%、89.4%、38.1%、41.2%和22.0% , 均达极显著水平; 单株产量和单株结果数则以加性×环境效应占优势(加性×环境方差的比率分别为24.5%和38.1% ) 。除单株结果数外, 其余性状的普通狭义遗传率和普通广义遗传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单株结果数的互作狭义和互作广义遗传率最高, 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新疆哈密瓜永久遗传图谱构建及比较分析
    • 陆芳;;许勇;赵越;曹迪;;冯建明;;郭绍贵;宫国义;伊鸿平;吴明珠;张海英
    • 园艺学报. 2009, 36(12): 1767-1774.
    • 摘要 ( 2162 ) HTML ( 1755 ) PDF (1273KB) ( 1755 )   
    • 新疆哈密瓜〔Cucumis melo L. ssp. melo convar. ameri ( Pang. ) Greb. 〕是我国特有的栽培甜瓜种质资源, 具有不同于网纹甜瓜〔Cucumis melo L. ssp. melo convar. cantalupa ( Pang. ) Greb. 〕的独立遗传背景。以新疆哈密瓜和网纹甜瓜为亲本构建F2 S6作图群体, 采用SSR标记技术获得同时具有哈密瓜和网纹甜瓜遗传背景的永久遗传图谱。图谱由22个连锁群组成, 包括201个SSR标记, 1个白粉病抗性基因标记, 覆盖基因组长度977.153 cM, 标记间的平均距离4.837 cM。本图谱中的17个连锁群与Fernandez- Silva
      等构建的网纹甜瓜遗传背景图谱具有线性关系, 两张图谱共有46个相同SSR标记。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赏植物

    • 花青苷成分对瓜叶菊花色的影响
    • 孙卫;;李崇晖;;王亮生;戴思兰;徐彦军
    • 园艺学报. 2009, 36(12): 1775-1782.
    • 摘要 ( 1899 ) HTML ( 1788 ) PDF (656KB) ( 1788 )   
    • 通过测定不同花色瓜叶菊舌状花花色表型和定性定量分析其花青苷成分组成, 探讨不同瓜叶
      菊花色表型与其所含花青素类色素类型之间的关系。采用分光色差计(NF333) 测量了不同花色的色相值。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 - PAD) 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HPLC - ESI - MS) 分析花瓣中花青苷和黄酮醇的组成及含量。分析表明: 花色表型中亮度和花青苷总量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蓝色和红色瓜叶菊花色分别由飞燕草素苷元(Dp) 和矢车菊素苷元(Cy) 为核心的花青苷决定。粉色瓜叶菊含有Cy和天竺葵素苷元( Pg) 为核心的花青苷。紫色瓜叶菊主要含有Dp和Cy为核心的花青苷。瓜叶菊花色亮度与花青苷含量负相关, 瓜叶菊花红色程度和Cy为核心的花青苷含量正相关。瓜叶菊主要由花青素决定其呈色。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月季RcHSP17.8 基因表达提高大肠杆菌对非生物胁迫的耐性
    • 蒋昌华;;胡永红;徐健遥;张浩;石金磊;李敏;王雅琼;明凤
    • 园艺学报. 2009, 36(12): 1791-1798.
    • 摘要 ( 1596 ) HTML ( 1772 ) PDF (576KB) ( 1772 )   
    • 月季RcHSP1718为编码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 Southern检测其在月季基因组中为多拷贝存在。38 ℃/3 h热激处理后, 该基因在耐热月季品种‘曼海姆宫殿’ ( Schloss Mannieim) 、‘彩虹’ (Radio) 、‘赌城’ (Las Vegas) 、‘梅郎随想曲’ (Caprice de Meiland) 、‘小女孩’ ( Girl) 中强表达, 而在不耐热品种‘新十全’ (Kordes’Perfecta) 、‘绯扇’ (Hiogi) 、‘莱茵黄金’ ( Pfalzer Gold) 中弱表达或不表达, 表明该基因与月季耐热性关系密切。为确定月季RcHSP1718基因功能, 将其转化E.coli BL21, 结果表明重组菌株能正常诱导表达包含RcHSP17.8的融合蛋白, 并因此提高了重组菌株对高温、低温、高盐、高pH、重金属、氧化等非生物胁迫的耐性, 表明RcHSP17.8参与了上述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报告

    • 苹果园春季土施尿素的利用及其在土壤中的累积
    • 赵林;姜远茂;彭福田;张序;房祥吉;李洪波
    • 园艺学报. 2009, 36(12): 1805-1809.
    • 摘要 ( 1583 ) HTML ( 1361 ) PDF (363KB) ( 1361 )   
    • 以7年生嘎拉苹果/平邑甜茶为试材, 利用15N示踪技术, 研究了苹果生产体系中氮素年周期
      的利用、残留、损失及在土壤中的迁移动态。结果表明, 对春季土施尿素的利用率盛花期较低, 为11.38% , 至采收后达到最高。土壤氮素残留率盛花期最高, 为57.10% , 果实采后残留率最低。年周期中各土层氮素残留量不同, 盛花期20~40 cm土层残留量最高, 采收后最低, 0~20 cm土层在新梢旺长期残留量最高, 果实成熟期最低, 而40~60 cm土层在果实膨大期残留量达到最高, 在采收后0~20 cm土层残留有所增加, 其余各土层残留量均达到最低值。氮素损失与土壤残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 氮素损失率在盛花期最低为31.53% , 随物候期的推迟逐渐升高, 在果实采后高达58.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银条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及其植株再生
    • 宋尚伟;苗红霞;胡青霞;王娟
    • 园艺学报. 2009, 36(12): 1810-1815.
    • 摘要 ( 1909 ) HTML ( 1311 ) PDF (440KB) ( 1311 )   
    • 为长期稳定保存银条种质, 建立了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其茎尖的技术体系。选择继代4次的
      银条无菌壮苗, 5 ℃低温驯化14 d; 剥取5 mm的茎尖, 在含有0.5 mol·L - 1蔗糖的MS (无Ca2 + ) 液体培养基预培养1 d; 25 ℃条件下经改良MS + 2PVS2装载20 min; 在- 20 ℃, 95%乙醇浴中以PVS2脱水处理4h; 更换新鲜的PVS3后投入液氮, 保存24 h后取出冷冻管在40 ℃水浴中化冻1 min; 以含有1.2 mol·L - 1蔗糖的改良MS (无Ca2 + ) 溶液洗涤2 次, 每次10 min; 冻存后的茎尖相对存活率超过70%。将冻存后的茎尖转接到再生培养基上, 暗培养20 d后转入正常光照条件下培养, 存活率达63.7%; 继续培养得到正常分化和生长的再生植株, 生根后可移栽成活。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技术与新方法

    • 3种苹果潜隐病毒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 范旭东;董雅凤;张尊平;李丽丽;裴光前
    • 园艺学报. 2009, 36(12): 1821-1826.
    • 摘要 ( 1916 ) HTML ( 1744 ) PDF (577KB) ( 1744 )   
    • 研究建立了能同时检测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 ASGV)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 ACLSV) 和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 ASPV) 的多重RT-PCR方法。以复合感染3种病毒的苹果‘望山红’组培苗为试材, 对影响多重PCR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优化。多重RT-PCR体系灵敏性测验显示, 最低能从RNA总量187.5 ng的样品中检测3种病毒的存在。多重RT-PCR产物的序列与报道的病毒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 12个田间苹果样品的多重RT-PCR检测结果与单一PCR的结果一致, 初步证明了多重RT-PCR检测的准确性。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新品种

    • 南亚热带李新品种‘白脆鸡麻李’
    • 何业华;谢志亮;刘成明;林顺权;胡桂兵;欧阳若;叶自行;余小玲;韩景忠;徐永炉;何海波;何永胜
    • 园艺学报. 2009, 36(12): 1837-1838.
    • 摘要 ( 1654 ) HTML ( 1381 ) PDF (181KB) ( 1381 )   
    • ‘白脆鸡麻李’是从‘三华李’ ( Prunus salicina‘Sanhuali’) 中选育出来的优良李新品种。果实椭圆形, 平均单果质量52.7 g,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5% ~11.5% , 果大而均匀, 皮无残留涩味, 肉质淡红脆嫩, 酸甜可口, 是‘三华李’中稀有的白肉品种, 适合于南亚热带山区栽培。果实在广东地区6月下旬至7月初成熟。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