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东方梨中已鉴定的52个S等位基因HV区cDNA序列作为靶基因序列设计探针,制备梨S基因cDNA检测芯片,每张芯片上含有240个位点55个cDNA探针,包含所有序列完善的S基因HV区特异的cDNA序列。以被检测品种雌蕊cDNA为模板,采用Cy3荧光修饰引物经S基因特异PCR扩增标记被检测品种的cDNA序列,并与芯片杂交以检测不同品种的S基因型。结果表明:利用cDNA检测芯片与‘丽江黄酸梨’、‘秀玉’、‘弥渡玉梨’、‘白面梨’和‘德胜香’等已知S基因型品种杂交,杂交结果显示与S基因寡核苷酸芯片检测信号一致,与各品种已知S基因型相符合。利用cDNA芯片和进一步完善的S基因寡核苷酸芯片并行检测鉴定了‘文山红梨’等24个未知S基因型的砂梨品种,获得各品种的S基因型。梨S基因cDNA芯片的构建进一步完善了梨S基因检测平台。
以‘甜查理’草莓为试材,在克隆草莓ASR同源基因的基础上,对草莓中FaASR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时空表达分析,通过调控草莓果实中ASR基因表达水平,分析果实的着色、蔗糖、ABA、色素和果实硬度等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与色素代谢相关基因CHS、UFGT的表达水平,揭示ASR基因调控草莓果实成熟的机制。草莓ASR含有一个典型的与果实成熟和抗逆有关的ABA/WDS区域,ASR基因过量表达可以促进草莓果实提前上色,促进果实内源ABA积累、蔗糖含量增加和果实变软,并且促进与果实花色苷积累相关的关键基因CHS和UFGT的转录水平。该研究有助于深入揭示果实发育信息传递的分子机制,也为今后草莓的分子改良育种奠定重要的基础。
以‘泽西’越橘(Vaccinium corymbosum‘Jersey’)不同发育阶段的果实为试材,构建De novo转录组测序文库并进行数据分析,利用WebLogo 3、CLC Sequence Viewer 6等软件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所获数据中的R2R3-MYB转录因子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共获得有效数据6.01 Gb,通过组装得到Unigene序列60 481个。功能注释结果显示,有39 612个Unigene可以注释到GO和COG等数据库上;20 869个Unigene无匹配信息。利用GO和COG分类工具可将这些序列分别划分为55个和25个功能类别,涉及信号转导和转录调控等功能。利用所获数据分析越橘R2R3-MYB基因,结果表明共得到21个R2R3-MYB。序列分析显示,这21个基因均含有完整的R2R3-MYB区域,在此区域内2(G)和4(W)等30个氨基酸保守不变。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越橘R2R3-MYB基因分为11个亚组。其中,S4、S5和S6亚组中有6个基因涉及到花青苷生物合成。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显示,这6个基因在果实发育的7个阶段均能表达,但表达模式不同,这6个基因可能对越橘果实着色具有一定作用。
GIGANTEA基因在植物开花和生理节律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同源克隆和RACE-PCR的方法获得番荔枝GIGANTEA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AsGI,GenBank登录号为KR095281。序列分析表明,克隆获得的番荔枝AsGI基因长为3 465 bp,编码1 15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与葡萄和油棕的GI的相似度分别为77%和76%。构建类似蛋白系统进化树显示,番荔枝AsGI与香蕉、海枣、油棕等分子进化距离较近。预测AsGI蛋白为转录因子,定位在细胞核中,为非分泌性蛋白质,不具备信号肽。同时构建了该基因融合GFP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瞬时转化烟草上表皮细胞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在烟草上表皮细胞的细胞核中有绿色荧光。实时定量RT-PCR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器官中,AsGI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在叶片、花蕾和成熟花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AsGI呈现昼夜节律表达模式,长日照下叶片中AsGI在白昼的表达高于短日照处理。在4月、6月和8月,AsGI的表达量相对较高。该基因可能作为番荔枝花期调控分子育种的目标基因。
在获得耐抽薹大白菜—结球甘蓝4号染色体单体异附加系AC4的基础上,以其为母本分别与不同基因型的2个耐抽薹大白菜自交系和2个易抽薹自交系杂交,利用根尖染色体计数法结合结球甘蓝4号染色体相对于大白菜的特异分子标记鉴定,对杂交后代进行筛选,在每个杂交组合后代中分别获得了2个2n = 21和2个2n = 20植株。抽薹现蕾时间鉴定结果表明每个杂交组合后代中2n = 21的植株均较2n = 20的植株抽薹现蕾时间推迟。对杂交后代及其父本植株中BrFLCs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rFLCs基因表达量不是影响大白菜抽薹现蕾的唯一主要因素,基因组背景对抽薹现蕾时间效应大于BrFLCs基因,同时外源结球甘蓝4号染色体的添加对BrFLCs基因表达的效应受大白菜基因组背景的影响。
M–位点受体激酶(MLPK)是甘蓝自交不亲和反应的正向调控关键元件,其参与自交不亲和反应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为了分离与MLPK相互作用的蛋白,在分析了MLPK功能域的基础上采用PCR技术扩增了MLPK激酶结构域编码序列(记为MLPKK),通过体外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了两种MLPK失活突变体(记为mlpk1和mlpk2),然后以pET43.1a为载体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43.1a-MLPKK、pET43.1a-mlpk1和pET43.1a-mlpk2,并进行了原核表达和纯化。纯化的融合蛋白pET43.1a-MLPKK、pET43.1a-mlpk1和pET43.1a-mlpk2分别与高度自交不亲和甘蓝‘A4’柱头总蛋白提取液进行孵育,孵育后利用融合蛋白序列中的6× His标签与Ni+结合的特性,钓取MLPK的互作蛋白,建立了分离MLPK互作蛋白的新方法。孵育产物经SDS-PAGE电泳显示,与两个突变体蛋白泳道对比,在pET43.1a-MLPKK与柱头总蛋白提取液孵育产物的泳道中成功获得了候选的与MLPK互作的蛋白条带,这为后续互作蛋白质谱鉴定以及功能解析提供了技术支持。
以新疆哈密瓜(Cucumis melo L.)早熟品种‘西周密25号’、中熟品种‘新密3号’和晚熟品种‘新密11号’的果实为试材,研究3 ℃(RH 75% ~ 80%)低温贮藏过程中耐冷性与细胞膜脂肪酸的关系。结果表明:‘新密11号’果实耐冷性强于‘西周密25号’和‘新密3号’。3 ℃贮藏中后期‘新密11号’果实冷害指数、相对膜透性、LOX活性显著低于‘西周密25号’和‘新密3号’;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的相对含量、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和不饱和度(UFA/FA)显著高于‘西周密25号’和‘新密3号’;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的相对含量多显著低于‘西周密25号’和‘新密3号’。贮藏49 d,‘新密11号’果实冷害率和失重率较低,好果率较高。哈密瓜果实冷害发生程度与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相对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 =﹣0.851*和r =﹣0.780*)。
为探究β–氨基丁酸(BABA)能否缓解Cd胁迫对菊花生长和生理代谢的毒害作用,以耐Cd型菊花品种‘钟山金葵’和Cd敏感型菊花品种‘钟山丹桂’为试验材料,用1/2Hogland营养液培养,研究了200 μmol · L-1 Cd单独处理和200 μmol · L-1 Cd + 0.2 mmol · L-1 BABA处理下两个品种的生长、生物量、Cd积累和转运、根尖Cd流量以及叶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Cd胁迫抑制菊花的生长和叶绿素的合成,破坏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引起膜脂过氧化伤害。耐Cd品种‘钟山金葵’的膜脂过氧化程度较低,细胞膜的完整性较好,能快速、大量地合成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来减轻Cd胁迫的毒害作用。BABA能改善Cd胁迫下菊花的生长,缓解Cd胁迫对株高、根长和生物量的抑制作用。BABA还可减缓Cd胁迫下叶片MDA含量的增加和相对电导率的升高,但并不增加脯氨酸的含量。耐Cd品种‘钟山金葵’根尖Cd离子流量大于Cd敏感型品种‘钟山丹桂’,能积累较多的Cd,并可以利用老叶贮存Cd,且受害程度较低。BABA能促进Cd胁迫下根系对Cd的吸收及其向地上部的转运,但对Cd在地上部不同叶位中的分布无影响。BABA处理可以促进菊花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中国华南地区报春苣苔属4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并对其花粉形态进行了聚类分析,基于孢粉学聚类结果,并结合形态学特征以及供试物种的地理分布特征,从多个角度联合探讨其分类学意义。结果显示:(1)报春苣苔属43种植物花粉粒为较小到中等大小类型,均为三沟花粉粒;花粉粒形状从圆球形到超长球形,以长球形为主要形态;花粉粒极面观形状为圆状三角形、圆形和3裂圆形;外壁纹饰均为网状纹饰,绝大多数为宽网脊。(2)孢粉学聚类结果将43种植物划分为6个组7个类型,初步表明该属植物的花部大小和颜色是多起源进化而来的,根据分布区域的比较,该属的物种形成可能和适应华南喀斯特特殊地貌与小环境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以11株野生樱属植物为研究材料,观测其花、叶和果实等主要植物学特征,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亲缘关系,采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分子鉴定。形态学观测结果表明,编号为1、3、4、7、8和9号的单株彼此间差异相对较小,果实均为紫黑色,但1、4和8号的萼筒为管状且1和4号的叶柄覆有较多短绒毛;5、6和11号彼此间差异相对较小,果实均为紫红色,但6号萼片明显长于萼筒,11号花柱上覆有较多绒毛;2和10号在性状上显著异于其他植株。初步判断1和4号为毛叶山樱,3、7和9号为山樱,6号为尾叶樱,11号为浙闽樱,10号可能为黑樱桃,2、5和8号待定。SSR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形态上较接近的彼此间亲缘关系较近,同时推测出5号可能是浙闽樱和尾叶樱的变种,8号可能亦属于山樱。DNA条形码分析得出ITS的种间变异程度较大,可作为鉴定樱属植物的标准条形码。聚类结果与SSR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序列比对后得出8号是山樱或山樱变种,5号应该是浙闽樱和尾叶樱的变种,由于NCBI数据库信息缺失,故2号无法鉴别出,可能是新种或变种,有待后续研究。此外研究还发现,2和5号可能是优良的变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后续有待进一步研究。
采用PVC管原位培养法,研究了苹果园行间生草,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Zhaodong’)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对土壤氮素净矿化作用及物候期间的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净硝化作用和净氨化作用特征及其与土壤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氮素矿化作用主要以硝化作用为主,氨化作用比重很小。测试期间,0 ~ 15 cm土层中,自然生草土壤的氮素净硝化速率为0.30 mg · kg-1 · d-1,老芒麦土壤为0.68 mg · kg-1 · d-1,苜蓿土壤最低,为0.28 mg · kg-1 · d-1。不同草种的氮素矿化主要在开花期完成,苜蓿土壤中开花期的土壤氮素净矿化速率分别为营养期和果实期的3.4倍和1.6倍,老芒麦则分别为1.8倍和3.0倍。老芒麦土壤中C/N比影响着氮素硝化能力,15 ~ 30 cm土层土壤的氮素矿化相对较弱。种植老芒麦后土壤氮素矿化能力明显提高,而苜蓿土壤中硝化速率降低。
采用SSR标记对山东等10个省份95个板栗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进行分析,并进行板栗18个农艺性状与SSR标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17对SSR引物在95个板栗品种中检测出44个等位位点,平均为2.6个,Shannon’s指数(I)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分别为0.67和0.352,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2)山东群体和江苏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率(P)最高,均达到94.12%,观察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2.53和2.18,亦高于其他群体;(3)根据Evanno等统计模型,92个板栗品种被划分为3个亚群,分别包含25、40和27个品种,且均有着复杂的地理起源,另有3个品种没有明确的类群归属;(4)利用GLM和MLM模型进行关联分析,并经过假阳性检验,发现叶柄长度和淀粉含量分别与标记CsCAT 5和CsCAT 22显著关联,关联系数分别为0.4027和0.1869。
以6年生果实膨大后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运用13C和15N标记技术,分别标记不同部位和节位的枝条叶片,研究碳氮营养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标记近主干和远主干枝条叶片,叶片合成的光合产物和吸收的氮素营养在近主干和远主干枝条之间不相互转运,近主干枝条上的果实对光合产物的征调能力强于远主干枝条上的果实,δ值(表示固定的13C同化物的量)是远主干枝条上果实的4.74倍;同一枝条不同节位的标记叶片距结果部位越近,果实的δ值和Ndff值越大,说明果实优先征调距果实近的叶片碳氮素营养;副梢保留6片叶所固定的光合产物总量和吸收的氮素营养总量均大于保留2片叶的,分别是其1.1倍和1.8倍。
转rolABC基因枳橙莲座状分枝、矮化性状突出。为探索其侧枝生长的植物激素调控机制,通过RT-PCR法从枳橙中克隆到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关键元件CPMAX2基因,分析了该基因在转rolABC基因枳橙腋生嫩叶中的转录表达,构建了CPMAX2植物过表达载体。研究表明:CPMAX2与甜橙中同源基因一致性为99.66%,编码694个氨基酸,具有一个典型的F-box蛋白结构域和两个LRR重复区,与甜橙MAX2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9.14%。CPMAX2在转rolABC基因枳橙3个株系腋生嫩叶中的转录表达均比野生型显著下调。试验表明CPMAX2在转rolABC基因枳橙莲座型分枝生长中扮演重要角色。
以黑芥为材料进行了同源多倍体的诱导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用0.1%秋水仙素药液处理黑芥籽苗生长点24 ~ 72 h均可诱导获得多倍体植株,其中处理48 h的诱导效果最好,四倍体株率达73.33%。四倍体黑芥长势良好,叶片和花变大,叶柄变短,叶色和花色变深,开花期较二倍体晚2 ~ 3 d。四倍体黑芥能正常开花散粉,但结籽率较低,仅为13.83%。
选用4个不同株形和花色的勋章菊品种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勋章菊品种‘红纹’、‘星白’、‘日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 = 10,而‘中国勋章菊’为2n = 20,推测勋章菊属植物的染色体基数为x = 5,而‘中国勋章菊’为四倍体。(2)‘红纹’、‘星白’、‘日出’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 = 8m + 2sm、2n = 8m + 2sm和2n = 10m;‘中国勋章菊’的核型公式为2n = 18m + 2sm。(3)4个勋章菊品种的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3.80% ~ 58.84%;除‘日出’的核型类型为“1A”,其余3个品种均为“2A”型,核型较对称。(4)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可知,3个外引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
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Illumina Solexa GAⅡx对大岩桐花萼和幼叶进行转录组测序和数据从头组装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长度大于100 bp的转录物22 821条;转录本总长度28.63 Mb,N50长度1 548 bp,序列平均长度953 bp。转录物注释结果显示,15 053条有同源比对信息;7 768 条无匹配序列信息,可能为大岩桐特有的基因序列。通过对花萼、幼叶中与激素代谢、信号转导相关的差异KEGG通路比较,推断在花萼中促进生长激素合成基因的表达比幼叶中强,激素信号转导组分基因的表达也比幼叶中强。
以金叶弯刺蔷薇(Rosa beggeriana‘Aurea’,叶色突变材料)和山刺玫(R. davurica)为杂交亲本建立F1群体,利用AFLP和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结果表明:124个AFLP标记、25个SSR标记及1个形态标记定位于父、母本遗传连锁图谱的13个连锁群上,其中92个分子标记定位于金叶弯刺蔷薇7个连锁群,遗传距离覆盖度为607.2 cM,金叶突变性状被定位于第4连锁群;57个分子标记定位于山刺玫6个连锁群,遗传距离覆盖度为437.1 cM。两类分子标记的总作图效率达到69.6%。发生偏分离的分子标记数量为44个,偏分离率为29.5%。
‘桂葡5号’是从‘黑后’芽变中选育出的酿酒葡萄新品种。果穗较大且果粒紧凑,果皮紫黑色,平均单穗质量300.0 g,每穗果粒90粒,百粒果质量280.9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 ~ 20%,香气浓郁,果实出汁率75%,酿酒品质优良。在广西等亚热带地区可进行一年两收,丰产性强,对葡萄黑痘病及炭疽病的抗性强。
‘粤丰早橘’是从‘南丰蜜橘’芽变中选育出来的优良新品种,具有适应性强,丰产稳产、果实大、化渣性好等特点,平均单果质量58.33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36%,总糖含量11.80%,总酸含量0.52%。在广东韶关地区种植,果实10月上旬成熟。
‘赣猕6号’系从野生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自然变异群体中选育而成的新品种。果实长圆柱形,果面密被白色短茸毛。果实中大,平均单果质量72.5 g,最大单果质量96 g。果肉墨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6%,可滴定酸含量0.87%,干物质含量为17.3%。维生素C含量7.23 mg · g-1。果实成熟期为10月下旬。果实后熟达食用状态时易剥皮,肉质细嫩清香,风味酸甜适度。
‘京茄黑宝’是早熟杂交一代茄子新品种。株形直立,始花节位7 ~ 8节,果实发育速度快,单果质量600 ~ 800 g。果形近圆球形,果脐小,果皮黑亮,果肉浅绿色,质地细嫩,风味好。平均产量74 962 kg · hm-2。具有丰产、耐低温弱光、商品性状佳等特性。适宜早春保护地栽培。
茄子新品种‘赣茄1号’是以‘杭州红茄’多代自交系选育的HQ2003-05-1为母本,以‘石碣长茄’多代自交系选育的SJ2004-06-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始花节位在第11 ~ 12节。果实长棒形,长26.0 ~ 32.0 cm,粗4.0 ~ 5.0 cm,单果质量200 ~ 250 g。果实紫红色,果面平滑,着色均匀,有光泽。果肉白色,肉质紧密度好,品质优,商品性佳。早熟,抗病性强,产量高。适合长江流域栽培。
番茄新品种‘辽红9号’为无限生长类型一代杂种。生长势强,抗黄化曲叶病毒病。果实扁圆形,大红色,平均单果质量15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2%。产量高,留3穗果平均产量可达105.1 t · hm-2。果实耐贮运性好,适合长途运输远销。
‘牟番1号’为无限生长类型番茄杂交新品种。8 ~ 9节左右着生第一花序,果实大小均匀,亮粉红色,无青肩,圆形,硬果型,平均单果质量155.1 g,抗裂果,耐贮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7%,维生素C含量0.2316 mg · g-1,糖酸比为7.5;早熟、优质、高产稳产;高抗根结线虫病,抗花叶病毒病,抗叶霉病,综合性状表现优良。
‘骄雪9号’为优质高产杂交一代薄皮甜瓜新品种。植株生长较为旺盛,株形较大,叶色较深,抗病性强,耐阴雨,耐低温弱光,适应范围广。极早熟,果实阔梨形,一般开花后26 ~ 28 d成熟,白皮,透明感强,光滑,一株坐多果时,单果质量400 ~ 600 g,白肉,一般糖度14 ~ 16度,口感脆甜。不易裂果,不易脱蒂,耐贮运性好。平均产量25.35 t · hm-2。
‘霞光鸡冠花’是由航天诱变的‘早水鸡冠花’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株形紧凑,株高为37.57 cm,株幅23.3 cm,花冠数6 ~ 9个,冠色紫红。进入花期晚,花期76 d,建议的栽培时间为春季后期至晚秋。
将黄牡丹分别与栽培品种‘日月锦’和‘层中笑’杂交,获得2个远缘杂交新品种‘蕉香’和‘小香妃’。新品种花橙色,色泽稳定,较鲜艳;两者花径和花型近似,‘小香妃’花色略偏粉,‘蕉香’外瓣偏黄色;5月上中旬始花;‘小香妃’有侧花蕾,平均花期较‘蕉香’长10 d。二者生长旺盛,抗逆性强,抗病虫性强,适宜园林绿化及盆栽等。
‘红云’竹是由野生香竹(Chimonocalamus delicatus Hsueh et Yi)的变异植株经进一步分离、移栽、培育而成的竹类新品种。与香竹的关键区别在于其秆粉红色,因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中科绿川1号’枸杞是从‘宁杞1号’自然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树势旺盛,发枝力强。果实偏圆,果蒂易脱落,适宜于机械化采摘。果肉厚,口味甘甜、香纯,富含枸杞多糖、类黄酮、类胡萝卜素等。果实含水量高达80.09%,种子较少,适宜制汁。幼树早产、丰产、稳产性较好。自交亲和性偏低,异花授粉坐果率高。对枸杞蚜虫、黑果病有较强的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