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jpg|#|苹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2.jpg|#|甘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3.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4.jpg|#|灵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5.jpg|#|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6.jpg|#|黄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7.jpg|#|蝴蝶兰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8.jpg|#|樱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9.jpg|#|观赏荷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0.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1.jpg|#|月季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2.jpg|#|菊花

用户登录

主办单位更多>

协办单位更多>

扫描关注微信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37卷, 第9期 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果树

    • 仁用杏起源演化的孢粉学研究
    • 刘有春;陈伟之;刘威生;刘 宁;张玉萍;刘 硕
    • 园艺学报. 2010, 37(9): 1377-1387.
    • 摘要 ( 2082 ) HTML ( 1835 ) PDF (361KB) ( 1835 )   
    •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系统观察了杏亚属中普通杏、西伯利亚杏和仁用杏的花粉形态,并采用平均连锁法对花粉的10个数量性状和2个质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杏属花粉均为单粒花粉,等极,辐射对称,极面观为三角形或钝三角形,赤面观均为椭圆形,花粉具3-孔沟环状萌发孔,由内孔和沟组成,内孔明显外凸,椭圆形,覆有不规则拟网状雕纹且独立于外壁,沟较长,通常延伸至两极。表面纹饰为条纹,有或无穿孔,外壁表面有翘皮状、山脊状、颗粒状和疣状附属物,并认为存在于不同种和不同起源的品种间特异的附属物可作为分类和亲缘关系研究的重要依据。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可将供试试材分为3组,即仁用杏组、普通杏与西伯利亚杏混合组、普通杏与仁用杏混合组,认为多数仁用杏起源于普通杏与西伯利亚杏的天然杂交种,部分还可能直接起源于普通杏甜仁类型。从孢粉学上支持西伯利亚杏比普通杏进化的观点。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赣南纽荷尔脐橙叶片微量元素含量状况
    • 凌丽俐;彭良志;;淳长品;曹 立;江才伦;
    • 园艺学报. 2010, 37(9): 1388-1394.
    • 摘要 ( 1934 ) HTML ( 1570 ) PDF (62KB) ( 1570 )   
    • 为了解赣南产区纽荷尔脐橙叶片黄化原因,2008年对赣南9个县(市、区)121个脐橙园脐橙叶片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叶片Fe、Mn、Zn、Cu、B和Mo的含量分别为(127.90 ± 21.15)、(115.79 ± 136.72)、(16.50 ± 4.05)、(8.42 ± 9.32)、(81.88 ± 33.72)和(0.36 ± 0.14)mg · kg-1;在各脐橙园中,叶片Mo、Fe、Mn、B、Cu和Zn含量处于适量及以上水平的分别占100%、99.17%、90.91%、92.56%、62.81%和4.96%,叶片Fe、Mn、B、Cu和Zn含量处于低量水平的分别占0.83%、7.44%、7.44%、29.75%和23.97%,处于缺乏水平的仅有Mn、Cu和Zn,分别占1.65%、7.44%和71.07%。表明赣南产区脐橙叶片普遍无Mo、Fe、Mn和B缺乏问题,部分产区脐橙叶片Cu含量偏低,大多数脐橙叶片的Zn含量处于缺乏水平,生产上需要重视补充Zn肥,适量补充Cu肥。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葡萄园行间生草体系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 惠竹梅;李 华;龙 妍;张 瑾;庞学良
    • 园艺学报. 2010, 37(9): 1395-1402.
    • 摘要 ( 1943 ) HTML ( 1488 ) PDF (108KB) ( 1488 )   
    • 在酿酒葡萄生产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研究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清耕(对照)相比,行间生草总体使葡萄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其中固氮菌与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升高幅度较大,平均升高幅度分别为223.4%和83.4%,细菌数量平均升高68.1%,放线菌数量升高的幅度最小。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较高羊茅处理增加的幅度大,除放线菌外,均与清耕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行间生草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全P、速效P含量降低;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使土壤全N、碱解N、速效K含量显著提高,高羊茅处理使其降低。除速效P外,其余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因子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纤维素分解菌是影响土壤有机质最重要的微生物因子,放线菌是影响土壤N、P、K最重要的微生物因子。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红富士苹果叶片不定芽再生中激素、多胺和NO含量的变化
    • 田春英;邵建柱;刘 莹;徐继忠;
    • 园艺学报. 2010, 37(9): 1403-1408.
    • 摘要 ( 1920 ) HTML ( 1529 ) PDF (65KB) ( 1529 )   
    • 以红富士苹果继代试管苗叶片为试材,对光、暗培养条件下叶片不定芽再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内源多胺及NO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暗培养下内源ZR和ABA及内源多胺的水平显著高于光培养。叶片接种初期诱导细胞启动分化时ZR、IAA和ABA含量较高,细胞旺盛分裂期及芽原基形成期ZR和ABA含量较高而IAA含量较低。与光培养相比,暗培养下ZR/IAA和ABA/IAA均较高。在叶片接种初期(0 ~ 7 d)内源腐胺(Put)、精胺(Spm)、亚精胺(Spd)以及内源多胺总量均达到峰值,并且在不定芽分化时期内源多胺含量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与光培养相比,暗培养叶片的NO含量较高。红富士苹果叶片不定芽再生与其内源激素、多胺和NO含量密切相关。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苹果属山荆子MbNramp1基因克隆、序列与表达分析
    • 肖海华;;印莉萍;韩振海;
    • 园艺学报. 2010, 37(9): 1409-1415.
    • 摘要 ( 1574 ) HTML ( 1422 ) PDF (623KB) ( 1422 )   
    • 以苹果属山荆子为试材,根据Nramp1同源序列保守区设计两对简并引物进行PCR,结合RACE技术获得了3′末端和5′末端片段,将3段片段序列拼接,根据拼接序列获取了MbNramp1基因全长cDNA序列。MbNramp1 cDNA长2 090 bp,包含一个长度为1 65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51个氨基酸的多肽,分子量约为59.7 kD。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个膜蛋白,76%以上的氨基酸为非极性。MbNRAMP1与二价铁、锰转运蛋白NRAMP基因家族保守性很高,具有NRAMP1金属转运蛋白家族基因典型特征,即含有推断的N–端相连的糖基化位点、10个预测的跨膜结构域(TMs),在第6和第7跨膜结构域间有一个相同的转运基序(CTM)。低铁胁迫时MbNramp1在根中表达量增加。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蔬菜

    • 分子标记辅助聚合番茄抗病基因育种
    • 朱明涛;孙亚林;郑 莎;张晓黎;王涛涛;叶志彪;李汉霞;
    • 园艺学报. 2010, 37(9): 1416-1422.
    • 摘要 ( 2537 ) HTML ( 2464 ) PDF (166KB) ( 2464 )   
    • 利用番茄抗病基因Tm-2a、I-2、Mi-1、Cf-9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抗烟草花叶病、抗枯萎病、抗根结线虫和抗叶霉病4个基因于番茄育种材料中。室内苗期接种鉴定和田间观察,获得的含4个抗性基因的株系L11、L19、L46和L51对4种病害都达到了抗级(R)水平,且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可作为抗病育种亲本。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番茄叶部病害识别
    • 柴阿丽;李宝聚;石延霞;岑喆鑫;黄海洋;刘 君
    • 园艺学报. 2010, 37(9): 1423-1430.
    • 摘要 ( 2539 ) HTML ( 2616 ) PDF (176KB) ( 2616 )   
    • 以计算机视觉技术为手段,结合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研究了番茄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和棒孢叶斑病等4种叶部病害的自动识别方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室内操作的图像采集处理系统,可进行病害样本图像的采集、预处理和病斑区域的分割。提取了每个病斑区域的9个颜色参数、5个纹理参数和4个形状参数,同时采用逐步判别与贝叶斯判别相结合和主成分分析与费歇尔判别相结合的两种方法实现特征参数的提取和判别模型的构建。逐步判别从提取的18个特征参数中选择了12个参数用于构建贝叶斯判别模型,结果对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100%和94.71%。主成分分析则将18个特征参数综合成2个新变量,构建的费歇尔判别函数对样本的总体识别准确率为98.32%。两种方法均获得了较好的分类效果,说明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实现对番茄叶部病害的快速、准确识别,为实现番茄病害的田间实时在线检测提供了可能。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马铃薯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及其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
    • 白建明;;陈晓玲;卢新雄;郭华春;辛 霞;张志娥;辛萍萍
    • 园艺学报. 2010, 37(9): 1431-1438.
    • 摘要 ( 2194 ) HTML ( 1441 ) PDF (157KB) ( 1441 )   
    • 以马铃薯试管苗为试材,对其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再生植株进行了遗传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马铃薯茎尖依次在含有0.3 mol · L-1和0.5 mol · L-1蔗糖的液体MS培养基中预培养各1 d后,在0 ℃下PVS2处理30 min,转到铝箔条上PVS2小滴上(约15 μL),将粘有茎尖的铝箔条在液氮里蘸一下,然后直接装入盛满液氮的冷冻管中,投入液氮至少保持1 h。室温下用含有1.2 mol · L-1蔗糖的MS液体培养基解冻并洗涤30 min后,接种到MS + 0.5 mg · L-1 Zeatin + 0.1 mg · L-1 NAA+1.0 mg · L-1 GA3恢复培养基上,存活率和再生率最高达79.91%和62.52%。通过SSR分子标记检测,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没有发生改变。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适度水分胁迫提高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弱光适应性
    • 肖文静;孙建磊;王绍辉;孙惠慧;王虹云;眭晓蕾;张振贤;
    • 园艺学报. 2010, 37(9): 1439-1448.
    • 摘要 ( 2332 ) HTML ( 1623 ) PDF (188KB) ( 1623 )   
    •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戴多星’品种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内研究弱光(75 ~ 85 μmol · m-2 · s-1)下水分胁迫(40%基质最大持水量)对幼苗叶片光合、荧光特性及Rubisco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逆境下,经20 d水分胁迫后的幼苗较正常水分条件下叶片光合色素(以单位面积计)含量提高,叶绿素a/b(Chl.a/b)下降,植株光饱和光合速率Asat、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RuBP最大再生速率及光饱和点(LSP)均显著增加,CO2补偿点(CCP)显著下降,并且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PSⅡ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反应速率(Prate)、非环式电子传递速率(J)以及PSⅡ吸收光能向光化学反应分配比例P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呈增加趋势,PSⅠ和PSⅡ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性(β / α–1)减小,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Rubisco大、小亚基含量上升,表明适度的水分胁迫有利于提高弱光下黄瓜幼苗的光合适应性;而正常光照下(500 ~ 600 μmol · m-2 · s-1)经水分胁迫后的黄瓜幼苗上述主要光合特性指标如Asat、RuBP最大再生速率、CE、ΦPSⅡ、Prate、J和P等有所下降,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性(β / α–1)增加,光合作用受到一定抑制。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黄瓜复雌花性状QTL定位分析
    • 苗 晗;顾兴芳;张圣平;武 剑;方智远;张振贤
    • 园艺学报. 2010, 37(9): 1449-1455.
    • 摘要 ( 2051 ) HTML ( 2271 ) PDF (163KB) ( 2271 )   
    • 利用具有复雌花性状的华北保护地类型黄瓜材料9930和具有单雌花性状的欧洲温室类型黄瓜材料9110Gt构建的含148个株系的F9代RILs群体进行QTL定位分析。利用已构建的遗传图谱,使用MapQTL4.0软件进行多座位QTL模型(MQM)检测。共检测到8个控制复雌花性状的QTL,分布在第1、2、3、6、7染色体上。各QTL的LOD值在3.62 ~ 8.37之间,可解释8.2% ~ 20.0%的表型变异。6个QTL贡献率超过10%,位于第3染色体的Mp3.2贡献率(2007秋季20.0%,LOD = 8.37)最大;位于第6染色体的Mp6.2(2006春季13.9%,LOD = 5.95;2007秋季11.9%,LOD = 5.10;2009春季11.5%,LOD = 4.38)在两季的位置都很稳定。获得紧密连锁(< 10 cM)的特异标记(SSR04635、SSR13466、SSR00584、SSR10449)为将来进行QTL精细定位提供了参考。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赏植物

    • 17种绣线菊核型特征及核型参数分析
    • 刘慧民;陈雅君;吕贵娥;李 丽;吴凤芝;
    • 园艺学报. 2010, 37(9): 1456-1462.
    • 摘要 ( 2095 ) HTML ( 1751 ) PDF (138KB) ( 1751 )   
    • 以17种(品种)绣线菊为材料,利用改良去壁低渗法分析染色体特征并作相关性和聚类分析,探讨核型特征与种间进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绣线菊染色体数稳定,为2n = 18和2n = 36,染色体基数为9,主要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组成。绒毛绣线菊、石蚕叶绣线菊、楔叶绣线菊染色体中有随体结构;核型类型为1A、1B、2B,染色体平均臂比范围为1.26 ~ 1.64,最长与最短染色体比值范围为1.67 ~ 3.51,着丝点指数范围为38.96% ~ 44.26%,核型不对称系数范围为56.14% ~ 60.69%;按核型不对称系数从高到低排序其进化程度,石棒绣线菊、绒毛绣线菊和楔叶绣线菊等进化程度高,珍珠绣线菊、石蚕叶绣线菊和三亚绣线菊等进化程度低;核型参数的重要性排序为核型不对称系数>平均臂比>臂比大于2的比率>染色体最长/最短值>核型类型>着丝点指数均值;17种绣线菊核型参数在种间存在差异,可作为绣线菊属植物分类依据;核型特征聚类分析将17种绣线菊分为4组。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菊花和除虫菊毛状体的比较
    • 李 杰;邢 梅;李雅菲;Jongsma Maarten;张 蝶;王彩云;
    • 园艺学报. 2010, 37(9): 1463-1470.
    • 摘要 ( 2456 ) HTML ( 1722 ) PDF (185KB) ( 1722 )   
    • 利用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测了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和除虫菊(Pyrethrum cinerariifolium)叶片与花序表面毛状体的类型、分布与密度及其在荧光下的颜色差异。结果表明:菊花和除虫菊表面同时存在形态各异的头状腺毛和T–形非腺毛两类毛状体。头状腺毛主要分布在菊花的叶片两面、管状花花冠外表面和舌状花花冠远轴面,子房表面几乎不存在或很少;而除虫菊除舌状花花冠近轴面外,叶片与花序的其它部位均有分布,且以子房部位密度最高。T–形非腺毛在两者叶片、苞片和花梗表面均有分布,管状花和舌状花表面则没有。紫外光下菊花和除虫菊叶片的头状腺毛均呈蓝色,但在除虫菊管状花顶部和舌状花远轴面还观测到一些浅绿色的头状腺毛,管状花子房表面的头状腺毛因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呈现由红到蓝的变化。所有T–形非腺毛在紫外光下均呈蓝色,蓝色荧光下呈黄色。讨论了这些差异与抗虫性之间的关系。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应用侧芽平切刻伤方法建立牡丹植株再生体系
    • 刘会超;贾文庆
    • 园艺学报. 2010, 37(9): 1471-1476.
    • 摘要 ( 2081 ) HTML ( 1348 ) PDF (73KB) ( 1348 )   
    • 以牡丹品种‘乌龙捧胜’5 ~ 6年生苗中下部饱满的侧芽为外植体,探讨了平切刻伤方法对侧芽诱导不定芽的影响,并研究了侧芽消毒方法、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继代增殖与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先用75%酒精消毒30 s,再用0.1%升汞消毒7 min,褐化率与污染率较低;采用平切刻伤的侧芽不定芽诱导率显著提高,诱导率为对照的2.6 ~ 4.8倍,最高达96%;不定芽增殖最佳的培养基为WPM + 6-BA 3.0 mg · L-1 + IAA 0.2 mg · L-1,增殖率可达到787.05%;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改良MS + IBA 4.0 mg · L-1 + NAA1.0 mg · L-1,生根率达81.33%,移栽成活率为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多年生黑麦草P5CS基因的cDNA克隆、表达及亚细胞定位
    • 曹 丽;孙振元;义鸣放;韩 蕾;辛海波
    • 园艺学报. 2010, 37(9): 1477-1484.
    • 摘要 ( 1882 ) HTML ( 2502 ) PDF (250KB) ( 2502 )   
    • 以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Derby’为试材,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获得1个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基因(P5CS)的cDNA序列,全长2 528 bp,推断其编码716个氨基酸,命名为LpP5CS。序列分析表明:LpP5CS基因与小麦TaP5CS和水稻OsP5CS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2.05%和85.82%,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3.99%和87.99%。半定量PCR结果表明,LpP5CS基因在多年生黑麦草根、茎,叶均有表达。盐处理下,表达量高于对照,其中叶片中表达量最高,根中最低。200 mmol · L-1 NaCl处理下,LpP5CS基因表达量随处理时间延长,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洋葱鳞茎表皮细胞的瞬时表达显示,LpP5CS蛋白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毛竹纤维素合成酶基因PeCesA的克隆及组织表达谱分析
    • 张智俊;杨 洋;何沙娥;罗淑萍;刘志伟
    • 园艺学报. 2010, 37(9): 1485-1492.
    • 摘要 ( 1751 ) HTML ( 1698 ) PDF (232KB) ( 1698 )   
    • 根据物种间同源基因设计引物,对构建好的毛竹笋全长cDNA文库进行大规模PCR筛选,成功分离出了毛竹纤维素合成酶基因PeCesA的cDNA序列,全长共3 545 bp(GenBank登录号:FJ799713)。该序列包含3 24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 081个氨基酸。通过核酸序列比对发现,该序列与绿竹、水稻、玉米、小麦和大麦的纤维素合成酶基因同源性极高(> 90%)。蛋白序列比对分析发现:PeCesA蛋白含有植物纤维素合成酶特有的保守区、可变区、N端Zn指结构域以及8个跨膜区;系统发育分析表明PeCesA与绿竹BoCesA4、水稻OsCesA4、玉米ZmCesA4属于同一进化分支。运用实时定量PCR法分析PeCesA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发现,PeCesA在毛竹根部的表达量最高,茎部其次,叶中较少;在竹笋基部的表达量远远高于竹笋上部。随着PeCesA基因表达量的增高,组织中的纤维素含量亦相应增高。推测PeCesA参与了毛竹次生细胞壁中纤维素的生物合成。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报告

    • 冷凉条件对山荆子幼苗根系氮素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吕德国;王 英;秦嗣军;马怀宇;刘国成;杜国栋;孟 倩
    • 园艺学报. 2010, 37(9): 1493-1498.
    • 摘要 ( 1739 ) HTML ( 1409 ) PDF (72KB) ( 1409 )   
    • 采用常规耗竭法和改进耗竭法研究冷凉条件下山荆子(Malus baccata Borkh.)幼苗根系吸收不同形态氮素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温度影响山荆子氮素吸收动力学特征,常温(25 ℃)时山荆子根系载体蛋白对NO3-离子的亲和力大于NH4+离子,此时根系优先吸收NO3-离子;冷凉(10 ℃)条件下山荆子幼苗对NH4+离子的亲和力大于NO3-离子,此时根系优先吸收NH4+离子。冷凉条件降低了山荆子幼苗对NO3-和NH4+的吸收能力,表现为最大吸收速率(Imax降低)、养分流入根系速率(a 值降低)和亲和力下降(Km值增加),其中对吸收NO3-离子的影响大于NH4+离子。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中国板栗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
    • 兰彦平;周连第;姚研武;王尚德;刘国彬
    • 园艺学报. 2010, 37(9): 1499-1506.
    • 摘要 ( 1675 ) HTML ( 1512 ) PDF (87KB) ( 1512 )   
    • 采用荧光标记AFLP技术,利用筛选出的9对EcoRⅠ/MseⅠ引物对90份中国板栗种质进行遗传变异及遗传关系分析。90份种质共产生806条带,69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比率86.23%;基于种质间遗传相似性系数的UPGMA聚类图将90份种质聚为两大类14个小组;9对引物在90个板栗种质中检测到数量不等的品种特异带型,各引物对对供试材料具有较高的鉴别效率,最高93%,最低80%。引物对两两组合可完全区分所有供试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柿果实采后软化中PG酶活性及其基因DkPG1的表达
    • 姜妮娜;饶景萍;付润山;索江涛
    • 园艺学报. 2010, 37(9): 1507-1512.
    • 摘要 ( 1851 ) HTML ( 1709 ) PDF (122KB) ( 1709 )   
    • 为了进一步探索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在柿(Diospyros kaki L.)采后软化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DNS比色法检测常温下丙烯和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富平尖柿’果实中PG基因DkPG1的表达量和PG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柿果实成熟软化,DkPG1基因转录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丙烯处理4 d出现表达高峰,比对照提前12 d且峰值极显著高于对照,而1-MCP处理的果实中的表达高峰出现在处理后28 d,比对照推迟12 d峰值极显著低于对照。丙烯处理果实PG酶活性迅速增加,活性峰与DkPG1表达高峰出现在同一天,1-MCP处理的果实PG酶活性明显降低,活性峰出现在DkPG1表达高峰前4 d。此外,对不同处理下乙烯释放量和果胶组分变化分析的结果显示DkPG1基因的表达受乙烯调控,进而影响果胶组分代谢。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对开蕨对遮荫处理的响应
    • 岳 桦;岳晓晶
    • 园艺学报. 2010, 37(9): 1517-1522.
    • 摘要 ( 1651 ) HTML ( 1398 ) PDF (78KB) ( 1398 )   
    • 研究了全光和遮光30%、50%、70%、90%处理对对开蕨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光强度的增大,对开蕨叶片面积、单位叶面积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光合“午休”现象;日平均净光合速率以遮光50% ~ 70%处理为最佳;光补偿点逐渐降低;光饱和点在遮光50%处理下最高,遮光70%和90%处理下较低。综合考虑,对开蕨适宜的光环境为遮光50% ~ 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新品种

    • 中晚熟苹果新品种‘锦秀红’
    • 阎振立;张恒涛;过国南;张顺妮;刘珍珍
    • 园艺学报. 2010, 37(9): 1531-1532.
    • 摘要 ( 1895 ) HTML ( 1712 ) PDF (613KB) ( 1712 )   
    • ‘锦秀红’苹果是从‘华冠’中选出的早熟浓红色芽变新品种。果实近圆锥形,果皮底色绿黄,果面全面着鲜红色,平均单果质量205 g。果肉淡黄色,肉质细,脆而多汁,风味酸甜适宜。果实硬度18.06 kg · cm-2,可溶性固形物13.3%,总糖11.67%,可滴定酸0.29%,维生素C 0.0514 mg · g-1。品质上等,耐贮藏。早果性好,坐果率高,丰产。在豫西地区果实8月下旬开始着色,9月中旬成熟,比‘华冠’早15 d左右。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草莓新品种‘书香’
    • 张运涛;王桂霞;董 静;钟传飞;王丽娜;常琳琳
    • 园艺学报. 2010, 37(9): 1541-1542.
    • 摘要 ( 1983 ) HTML ( 1330 ) PDF (769KB) ( 1330 )   
    • ‘书香’草莓由‘女峰’与‘达赛莱克特’草莓杂交育成。果实圆锥形,果形端正,平均单果质量24.5 g,最大76 g,深红色,光泽强,有香味,耐贮运,抗白粉病,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0.9%,总糖5.56%,总酸0.52%,维生素C 0.492 mg · g-1,果实硬度2.293 kg · cm-2。在北京地区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1月上中旬成熟。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青皮萝卜新品种‘潍萝卜3号’
    • 韩太利;谭金霞;杨晓东;徐立功;宋银行
    • 园艺学报. 2010, 37(9): 1543-1544.
    • 摘要 ( 1619 ) HTML ( 1529 ) PDF (917KB) ( 1529 )   
    • ‘潍萝卜3号’是由‘VL01-04’בVL03-121’杂交育成的萝卜一代杂种。该品种优质,高产,适应性强。花叶,叶色深绿,单株叶10 ~ 12片;肉质根长圆柱形,小根,表皮青绿色,光滑,肉淡绿色,单根质量1.5 ~ 2.0 kg,产量64.20 ~ 80.05 t · hm-2。从播种到商品成熟80 d,生长势强,抗霜霉病、病毒病和软腐病等,适合山东及华北地区秋季种植。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