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揭示5–氨基乙酰丙酸(ALA)调控气孔运动的机制,以‘富士’苹果试管苗叶片下表皮为材料,研究了ALA调节气孔运动与胞质pH的关系,发现脱落酸(ABA)和苄胺(弱碱)可以诱导气孔关闭,并引起胞质pH和活性氧(ROS)显著上升;ALA和丁酸(弱酸)可以抑制ABA诱导的气孔关闭,同时抑制胞质pH和ROS上升。苄胺能减弱ALA对ABA诱导气孔关闭的抑制效应,而ALA和丁酸则抑制外源H2O2和Ca2+诱导的气孔关闭。这些结果表明,胞质pH处在ALA调节气孔运动信号途径的上游参与气孔调节。qRT-PCR分析结果显示,ABA诱导苹果叶片下表皮细胞液泡膜H+-ATPase编码基因Mdvha-c2和Mdvha-c3上调表达,而ALA则抑制这种效应,说明ALA可能通过抑制液泡膜离子泵活性,减少胞质H+向液泡内运输,导致胞质酸化,从而促进气孔开放。因此,ALA对苹果叶片气孔运动的调节效应可能经由胞质pH途径实现。
以‘飞黄’玉兰(Magnolia denudata‘Feihuang’)花蕾期、半开期、全开期内轮、中轮和外轮花被片为试材,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利用NIST11质谱数据库与保留指数(RI)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内标法计算挥发物含量,通过参考资料计算主要挥发物香气强度值。结果显示,在‘飞黄’玉兰花不同发育期的内、中、外轮花被片中累计鉴定出74种挥发物,其中39种在各花被片中均存在,占检出总数的52.70%.‘飞黄’玉兰花的挥发物以萜类为主,有54种,占总数的72.98 %。含量较高(> 1.0 μg ? kg-1)的挥发物为β–蒎烯、β–月桂烯、香桧烯、桉叶油素、α–蒎烯、萜品油烯、d–柠檬烯、顺式–β–罗勒烯和γ–松油烯。半开期中轮花被片检出的化合物最多(61种),内轮花被片挥发物总量最高(148.40 μg ? kg-1)。挥发物主要形成于花蕾期,半开期有部分新物质产生,全开期仅有1种新物质生成。半开期挥发物含量最大,香气最为浓郁,花蕾期至半开期挥发物生成量大于释放量,挥发物逐渐积累,而半开期至全开期释放量大于生成量,含量降低。草香型、青香型和木香型是‘飞黄’玉兰花的主要香气特征,含量较高的9种萜类物质均具有明显的致香作用。
通过分析灵芝生长过程中培养料中碳素转化和子实体CO2的排放,来揭示灵芝生长过程中碳素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灵芝生长过程中碳的利用率为48.3%,其中12.5%的碳转化到了子实体中,35.8%的碳以CO2形式排放;CO2的排放量共出现3次高峰,分别在菌丝长满菌袋、子实体原基出现和子实体成熟阶段,在原基形成时达到最高峰;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主要在菌丝满袋到原基形成阶段,而木质素降解主要在子实体生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