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jpg|#|苹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2.jpg|#|甘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3.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4.jpg|#|灵芝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5.jpg|#|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6.jpg|#|黄瓜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7.jpg|#|蝴蝶兰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8.jpg|#|樱桃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9.jpg|#|观赏荷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0.jpg|#|菊花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1.jpg|#|月季
https://www.ahs.ac.cn/images/0513-353X/images/top-banner12.jpg|#|菊花

用户登录

主办单位更多>

协办单位更多>

扫描关注微信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45卷, 第11期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论文

    • 微管骨架和PP1/PP2A蛋白磷酸酶在ALA-ABA调控苹果叶片气孔运动中的作用
    • 熊丽君,安玉艳,汪良驹*
    • 园艺学报. 2018, 45(11): 2073-2088.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134
    • 摘要 ( 281 ) HTML ( 696 ) PDF (1581KB) ( 696 )   
    • 以苹果离体叶片下表皮为材料,利用不同药剂,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qRT-PCR等技术,从气孔开度、保卫细胞H2O2水平和基因表达等方面,研究了微管骨架和PP1/PP2A蛋白磷酸酶在5–氨基乙酰丙酸(ALA)抑制脱落酸(ABA)诱导的气孔关闭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微管解聚剂长春碱(Vinblastine,VBT)可以消弱ALA对苹果叶片气孔开放的促进效应,而微管稳定剂紫杉醇(Taxol)可以削弱ABA诱导的气孔关闭效应,说明ALA抑制ABA诱导的苹果叶片气孔关闭过程依赖于保卫细胞的微管聚合。与此同时,外源ALA可以逆转ABA对微管蛋白编码基因TUB1、MAP65-1和MAP65-3表达的抑制效应,说明ALA通过促进保卫细胞微管骨架聚合来促进气孔开放。另一方面,PP1/PP2A蛋白磷酸酶抑制剂冈田酸(OA)既能引起微管解聚,也能引起气孔关闭,说明保卫细胞的微管聚合和气孔开放受到PP1/PP2A的正调控;同时,OA促进保卫细胞H2O2积累,导致微管解聚和气孔关闭。以上结果表明,ALA可能通过促进苹果叶片保卫细胞 PP1/PP2A蛋白磷酸酶活性,抑制ABA诱导的H2O2积累,促进微管蛋白基因表达和微管聚合,抑制ABA诱导的气孔关闭,从而为苹果叶片光合气体交换打开气孔通道。这为ALA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梨花芽休眠相关miRNA的鉴定和差异表达分析
    • 马鑫瑞,李 亮,刘,杨梦洁,陈 洁,梁 沁,吴少华*,李永裕*瑾航
    • 园艺学报. 2018, 45(11): 2089-2105.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012
    • 摘要 ( 341 ) HTML ( 876 ) PDF (1669KB) ( 876 )   
    • 为了探究梨花芽休眠进程中miRNA的表达模式和靶基因,利用Solexa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对内休眠、内休眠解除和生态休眠解除3个时期梨花芽的miRNA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内休眠、内休眠解除和生态休眠解除时期3个样本文库中分别有12 276 226、10 135 952、11 453 981条Unique序列。miRNA主要分布在21 ~ 24 nt之间,其中长度为24 nt的数量最多。共检测到151个已知的miRNA,属于39个不同的家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到了209个新的miRNAs。比较分析从内休眠进入到生态休眠解除的整个休眠转换时期差异表达的miRNA,筛选出8个miRNA(ahy-miR156b-5p、cpa-miR319、aly-miR172c-3p、aau-miR396、mdm-miR858、aly-miR171b-3p、bdi-miR160f和hbr-miR166a),其靶基因主要参与转录调控、信号传导等过程。利用qPCR验证了8个miRNA及其8个靶基因的表达。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葡萄伤流液中内生菌分离鉴定与抗病功能分析
    • 郑 婷,张培安,张克坤,纠松涛,朱旭东,宋长年,贾海锋*,房经贵*
    • 园艺学报. 2018, 45(11): 2106-2120.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125
    • 摘要 ( 268 ) HTML ( 646 ) PDF (3685KB) ( 646 )   
    • 为探究葡萄树液中内生菌的种类,对‘白罗莎里奥’葡萄伤流液中的内生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4株普遍存在的有益菌株,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对其进行鉴定,并针对葡萄灰霉病病原菌进行抑菌测试。结果表明,4种内生菌分别为粘红酵母菌、隐球菌、水拉恩式菌、变形斑沙雷菌;平板抑菌试验显示,隐球菌、水拉恩式菌、变形斑沙雷菌均对灰霉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对葡萄果粒的病菌侵染试验表明,隐球菌、水拉恩式菌、变形斑沙雷菌均能使果粒失水速率降低、灰霉病病斑缩小,抗菌物质类黄酮、总酚以及SOD、CAT、POD、PPO活性升高,灰霉病抗病相关基因VvHSF和VvDR下调,VvPR17、VvDW、VvChi和VvWRKY上调,且上调程度与抗病能力呈正相关,进一步表明了隐球菌、水拉恩式菌、变形斑沙雷菌对灰霉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葡萄灰霉病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柑橘黄龙病病原菌Las在叶圆片嫁接接种的‘锦橙’中早期扩散研究
    • 吴 柳*,白晓晶*,文庆利,谢 竹,何永睿,王丽娟,陈善春,邹修平**
    • 园艺学报. 2018, 45(11): 2121-2128.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317
    • 摘要 ( 346 ) HTML ( 612 ) PDF (1948KB) ( 612 )   
    • 为了探究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病原菌在柑橘韧皮部的早期运动情况,以柑橘黄龙病亚洲致病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Las)为毒源,黄龙病高感品种‘锦橙’实生苗为受体材料进行叶圆片嫁接传毒。利用定量PCR技术对嫁接口处近端主脉、远端主脉、叶柄以及缘周叶组织进行了为期84 d的菌量测定。结果发现,病原菌在近端主脉中积累最快,其次是远端主脉、叶柄和缘周叶组织。以近端主脉为原初侵染部位,Las在嫁接叶片中1 ~ 84 d的早期运动可分为潜伏期(1 ~ 42 d)、指数期(43 ~ 70 d)和稳定期(71 ~ 84 d)。在早期侵染过程中,Las病原菌主要沿叶主脉从原初侵染部位由近向远扩散,其扩散趋势与症状从原初侵染部位向外扩散紧密相关。证实叶圆片嫁接法可作为柑橘HLB一种有效的传毒方式。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结球甘蓝CML家族基因及其在授粉后柱头中的表达
    • 蒲 敏1,4,*,罗绍兰1,*,廉小平2,曾 静3,张贺翠1,刘倩莹1,左同鸿1,朱利泉1,**
    • 园艺学报. 2018, 45(11): 2129-2140.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177
    • 摘要 ( 263 ) HTML ( 578 ) PDF (2166KB) ( 578 )   
    • 利用NCBI和甘蓝基因组数据库筛选获得了76个结球甘蓝CML家族基因,其随机分布在甘蓝的9条染色体上,染色体上最多的有12个基因,最少有1个基因。分析发现该基因家族编码蛋白氨基酸残基长度在109 ~ 365个之间,分子量大多在20 kD左右,为小分子蛋白,且均含有2 ~ 4个保守的EF-hand结构域。甘蓝的76个CML基因依据与拟南芥的CML家族的进化关系及序列相似性分为Ⅰ~ Ⅷ个亚家族,每个亚家族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进化关系较近。经亚细胞预测分析发现大部分蛋白在质膜和胞外表达,少量在质膜、细胞核内和叶绿体等部位表达。数字表达谱分析发现在76个基因中,有25个基因在自花和异花授粉后差异表达,其中BoCML12、BoCML42、BoCML44、BoCML45、BoCML60、BoCML70、BoCML71 和BoCML74等8个基因在自花和异花授粉后表达趋势有较大差异,表明这8个基因以不同的方式参与调控甘蓝自花和异花授粉后的反应过程,有可能与甘蓝的自交不亲和性相关。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黄瓜/ 酸黄瓜渐渗系‘IL77’抗蔓枯病主效QTL定位及候选基因鉴定
    • 张 旭,徐 建,李 季,娄群峰,陈劲枫*
    • 园艺学报. 2018, 45(11): 2141-215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269
    • 摘要 ( 344 ) HTML ( 737 ) PDF (3607KB) ( 737 )   
    • 以黄瓜/酸黄瓜渐渗系‘IL77’为抗病亲本,栽培种‘8419’为感病亲本,通过亲本及F2︰6群体筛选,构建了包含137对SSR标记和6对InDel标记的遗传图谱,结合2017年春、秋两季F2︰6群体表型统计结果对抗蔓枯病主效QTL进行定位;同时构建极端混池并进行QTL-seq,最终将抗病基因定位到1号染色体24.6 ~ 27.1 Mb范围内;通过与参考基因组9930比对发现该区段存在13个基因在外显子区域发生非同义突变,其中Csa1G654870参与RNAi抗性反应,可能与抗蔓枯病过程相关。通过qRT-PCR验证发现,接种前后Csa1G654870在抗病亲本‘IL77’中表达量明显高于感病亲本‘8419’,由此进一步推断Csa1G654870是抗蔓枯病基因。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大花紫薇与紫薇杂交F1群体表型评价及分子标记连锁分析
    • 吴际洋,焦 垚,叶远俊,鞠易倩,刘婷婷,梁晓涵,程堂仁,王 佳,张启翔,潘会堂*
    • 园艺学报. 2018, 45(11): 2153-2163.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084
    • 摘要 ( 264 ) HTML ( 722 ) PDF (1580KB) ( 722 )   
    • 以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为母本,紫薇(L. indica)品种‘Sacramento’为父本杂交构建的F1群体为材料,对株高、冠幅、叶长、叶宽、花径、瓣爪长、花序长、花序宽、主枝GSA、生长习性、花芽形状、花芽缝合线、单色花颜色和复色花主副色共14个主要观赏性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评价了F1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对主要观赏性状与SSR标记进行了连锁分析。结果表明:(1)株高等9个主要观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4.58% ~ 48.33%;生长习性以半直立和开展居多;花芽、花色表型无明显分离;主要观赏性状彼此之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2)SSR标记多态信息含量(PIC值)的范围为0.20 ~ 0.59,平均值为0.43;Shannon’s信息指数分布范围为0.38 ~ 1.13,平均值为0.82;平均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52和0.53:说明F1群体遗传多样性程度中等。(3)8个SSR标记与8个性状共22个组合显著相关,解释率范围为3.46% ~ 16.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文心兰RFNR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其与LFNR不同的胁迫响应机制研究
    • 李 蓉1,吴晓佩1,王雪晶1,陈裕坤1,郭容芳1,林玉玲1,赖钟雄1,*,徐 涵1,2,*
    • 园艺学报. 2018, 45(11): 2164-217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361
    • 摘要 ( 212 ) HTML ( 708 ) PDF (6578KB) ( 708 )   
    • 以‘小樱桃’文心兰为材料克隆了铁氧还蛋白氧化还原酶(FNR)两种类型基因RFNR(Root-type Ferredoxin-NADP+ oxidoreductase)和LFNR(Leaf-type Ferredoxin-NADP+ oxidoreductase)。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RFNR与LFNR都属于FNR-like超家族,具有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功能结合域,在进化过程中比较保守;两种类型的FNR在氨基酸组成、蛋白结构和构型方面存在明显差异,RFNR比LFNR有更强的保守性。FNR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文心兰FNR蛋白都定位于叶绿体。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LFNR和RFNR具有器官表达特异性:LFNR更多地在叶中表达,RFNR更多地在根中表达;在软腐病胁迫下LFNR下调响应,RFNR上调响应;两种类型的FNR在盐胁迫以及高温胁迫处理时上调响应,但RFNR响应较快且强度更大;LFNR和RFNR在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时轻微波动,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处理时呈现单峰反应。文心兰两种类型的FNR基因在不同类型的胁迫中显示相似的和有区别的表达特性,表明其具有不同的胁迫响应分子机理。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蜡梅小GTP结合蛋白基因CpRAC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 马 婧,门维婷,陈信立,眭顺照,李名扬*
    • 园艺学报. 2018, 45(11): 2177-2187.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7-0859
    • 摘要 ( 235 ) HTML ( 612 ) PDF (1119KB) ( 612 )   
    • 以‘小樱桃’文心兰为材料克隆了铁氧还蛋白氧化还原酶(FNR)两种类型基因RFNR(Root-type Ferredoxin-NADP+ oxidoreductase)和LFNR(Leaf-type Ferredoxin-NADP+ oxidoreductase)。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RFNR与LFNR都属于FNR-like超家族,具有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功能结合域,在进化过程中比较保守;两种类型的FNR在氨基酸组成、蛋白结构和构型方面存在明显差异,RFNR比LFNR有更强的保守性。FNR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文心兰FNR蛋白都定位于叶绿体。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LFNR和RFNR具有器官表达特异性:LFNR更多地在叶中表达,RFNR更多地在根中表达;在软腐病胁迫下LFNR下调响应,RFNR上调响应;两种类型的FNR在盐胁迫以及高温胁迫处理时上调响应,但RFNR响应较快且强度更大;LFNR和RFNR在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时轻微波动,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处理时呈现单峰反应。文心兰两种类型的FNR基因在不同类型的胁迫中显示相似的和有区别的表达特性,表明其具有不同的胁迫响应分子机理。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拟南芥异源表达紫斑牡丹PrLPAAT1对种子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 于 蕊,赵永青,张庆雨,白章振,孙道阳,胡佳媛,牛立新*,张延龙*
    • 园艺学报. 2018, 45(11): 2188-2198.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7-0737
    • 摘要 ( 203 ) HTML ( 649 ) PDF (1021KB) ( 649 )   
    • 克隆得到的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PrLPAAT1,构建2S2::PrLPAAT1过表达载体并利用花序浸染法转化拟南芥,通过潮霉素抗性筛选以及PCR检测得到3个T3代纯合转基因拟南芥株系L1OX-11、L1OX-17和L1OX-19。半定量RT-PCR证明PrLPAAT1在3个转基因拟南芥株系中均显著表达。与野生型相比,过表达PrLPAAT1拟南芥的单株种子产量未产生明显变化。GC–MS测定结果表明,L1OX-11、L1OX-17和L1OX-19株系的总脂肪酸含量较野生型分别为无显著差异和提高了5.3%和5.2%;油酸(C18:1)含量分别提高了19.9%、24.6%和19.4%。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过表达PrLPAAT1拟南芥中油脂合成相关基因AtACP1、AtDGAT1和AtSUS3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由此推测PrLPAAT1在牡丹种子的脂肪酸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报告

    • 解淀粉芽胞杆菌K103对黄瓜穴盘苗的促生作用
    • 董春娟1,王玲玲1,李 亮1,秦宇轩2,李平兰2,尚庆茂1,*
    • 园艺学报. 2018, 45(11): 2199-2208.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114
    • 摘要 ( 245 ) HTML ( 588 ) PDF (765KB) ( 588 )   
    • 为了探明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K103对黄瓜穴盘苗的促生效果及作用机理,以草炭、蛭石、珍珠岩混合物料为基质,播种前基质接种K103,测定黄瓜穴盘苗生长发育参数,并采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分析穴盘苗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K103具有较高的固氮和溶解有机磷活性;基质接种K103提高了黄瓜穴盘苗根系活力和矿质养分吸收积累量,促进黄瓜生长;K103可在黄瓜穴盘苗根际定殖,并显著提高了根际食菌蛭弧菌,鞘氨醇单胞菌CHNTR37、CL01,德氏嗜酸菌,鹰嘴豆中慢生根瘤菌等9种细菌的相对丰度,这些细菌对植物多具有促生潜力。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侵染广东辣椒的辣椒脉斑驳病毒的分子特征
    • 汤亚飞1,2,裴 凡1,于 琳1,何自福1,2,*,佘小漫1,蓝国兵1,邓铭光1
    • 园艺学报. 2018, 45(11): 2209-2216.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297
    • 摘要 ( 223 ) HTML ( 660 ) PDF (2484KB) ( 660 )   
    • 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是引起广东辣椒病毒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为了明确侵染为害广东辣椒的ChiVMV分子特征,采用分段RT-PCR和RACE扩增方法克隆了ChiVMV广东分离物(ChiVMV-GD)的基因组全序列,结果表明,除poly(A)尾外,ChiVMV-GD基因组大小为9 721 nt,编码一个大小350.44 kD多聚蛋白(位于167 ~ 9 436 nt),5′–非编码区(5′-UTR)和3′–非编码区(3′-UTR)分别含有166和285 nt,5′–末端结合病毒基因组连接蛋白(VPg),3′–末端含有poly(A)尾。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ChiVMV-GD与ChiVMV其他分离物的基因组序列同源率为79.1% ~ 96.9%,其中与来自中国海南分离物(登录号:GQ981316.1)的同源率最高(96.9%)。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ChiVMV-GD与海南分离物聚集在一个小分支,说明与海南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丹参细胞分裂素调控因子序列特征分析
    • 周昌浩*,林彩彩*,冯园园,金 花,王建华,宋振巧**
    • 园艺学报. 2018, 45(11): 2217-2227.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376
    • 摘要 ( 170 ) HTML ( 765 ) PDF (3338KB) ( 765 )   
    • 细胞分裂素通过双元信号系统感知外界环境刺激并作出应答。其中细胞分裂素响应调控因子(response regulator,RR)是该双元信号系统中的重要构成。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细胞分裂素调控因子进行序列特征和组织表达特性分析。结果发现,丹参基因组中共有15个丹参细胞分裂素调控因子SmRR,序列比对与系统发生分析表明,SmRR1 ~ SmRR7与拟南芥A类RR亲缘关系比较接近,划分为A类RR,SmRR8 ~ SmRR15与拟南芥B类RR亲缘关系近,归为B类;在A类SmRR中,REC接受域含有保守的DDK残基,因此这些基因被推测有完整的功能,B类SmRR具有高度保守Myb_SHAQKYF结构域。两类SmRR的内含子、外显子组成也具有相对的保守性,顺式调控元件的分析发现,SmRR存在很多胁迫和生长调节物质的响应元件。表达量热图显示A类和B类SmRR基因分别在叶和根中表达量较高。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 园艺植物性别决定机制研究进展
    • 赵玉洁,张太奎,刘翠玉,黄贤斌,苑兆和*
    • 园艺学报. 2018, 45(11): 2228-2242.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487
    • 摘要 ( 375 ) HTML ( 1457 ) PDF (1390KB) ( 1457 )   
    • 性染色体、性别基因、MADS-box转录因子等是植物雌雄个体或器官发育过程中关键的遗传因素。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基因是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的遗传基础,而性别分化基因在花器官分生组织中选择性表达,调控不同性别花的产生。花发育的ABCDE模型中涉及的基因绝大部分属于MADS-box家族基因。综述了植物性染色体进化机制、园艺植物性染色体类型、性别连锁基因群定位、基因鉴定以及MADS-box家族基因对花器官发育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园艺植物性别决定机制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技术与新方法

    • 葡萄病毒A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 任 芳,董雅凤*,张尊平,范旭东,胡国君
    • 园艺学报. 2018, 45(11): 2243-225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124
    • 摘要 ( 194 ) HTML ( 535 ) PDF (1379KB) ( 535 )   
    • 根据文献报道和GenBank已登录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葡萄病毒A(Grapevine virus A,GVA)SYBR GreenⅠ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技术体系。该技术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现良好线性关系,扩增效率为99.2%,决定系数为0.999,可特异性检测GVA,灵敏度高(达常规RT-PCR的100倍),重复性好。对不同季节、不同品种以及不同部位葡萄样品(嫩叶、嫩叶柄、老叶、老叶柄、卷须和休眠枝条)中GVA的检出率普遍高于常规RT-PCR。不同季节间比较,对秋、冬季样品检测效果最好,除嫩叶外其余部位检出率均达100%,春夏季检出率为10% ~ 100%。不同部位间比较,老叶柄和休眠枝条检测效果最好,检出率均达100%,其次为老叶(80% ~ 100%),其余部位样品检出率为10% ~ 100%。在大量田间样品检测中,休眠枝条样品检测结果与常规RT-PCR一致,而秋季老叶柄样品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RT-PCR。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溃疡病菌、青枯病菌和疮痂病菌的四重PCR检测方法
    • 康华军1,2,柴阿丽1,*,石延霞1,谢学文1,袁军海2,李宝聚1,*
    • 园艺学报. 2018, 45(11): 2254-2264.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8-0153
    • 摘要 ( 259 ) HTML ( 627 ) PDF (1821KB) ( 627 )   
    • 针对引起番茄细菌性病害的细菌性斑点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Pst)、溃疡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michiganensis,Cmm)、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Rs)以及疮痂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Xcv),建立了四重PCR检测技术,为病害的快速、准确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根据gap1基因设计Pst特异性引物BW-F/BW-R,经PCR条件优化,扩增出了375 bp的特异性片段。将设计的引物与已报道的3种细菌特异性引物组合,通过设定不同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循环次数以及延伸时间,探索影响四重PCR扩增的因素,优化了其反应体系。四重PCR反应体系中的引物对BW-F/BW-R、Fan1/Fan2、RS-1-F/RS-3-R和XCVF/XCVR可分别扩增出细菌性斑点病菌、溃疡病菌、青枯病菌和疮痂病菌长度为375、146、716和517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反应体系退火温度为57.1 ℃,4对引物的终浓度分别为0.24、0.16、0.16和0.08 μmol ? L-1,延伸时间45 s,35个循环。该四重PCR反应体系可快速检测田间番茄发病植株中的细菌性斑点病菌、溃疡病菌、青枯病菌和疮痂病菌,灵敏度达到10-1 ng ? μL-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品种